最新动态
7月9日下午,学校在砺学报告厅召开航空航天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座谈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杜伟主持会议并讲话。
杜伟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层出不穷,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既面临“无用论”的质疑,又肩负着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的使命。他强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破局,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从理论转化为生产力:一要引才聚智,激活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劳动力资本”,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育促进学科发展。二要学科重构,形成“七位一体”的发展坐标系,即学科是龙头、教学是方向、队伍是基础、科研是引领、学校是主体、管理是保障、扩大对外交流是条件,正确看待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方位,准确识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新机遇、新挑战。三要本土突围,强化在地化孵化的“三链融合”,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发展,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特色发展,结合滨州本地实际情况和特色资源,筑牢“黄河三角洲文化”“孙子文化”“刘徽文化”“南高加索文化”“非洲文化”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底色,做好特色延伸工作。四要认知校准,实现与时代同频的四大转向,即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从“学科孤岛”到“问题群岛”,从“文化守夜人”到“文明路由器”,从“西方话语搬运”到“中国范式输出”。他在充分介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现实生产力成功结合的大量案例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广大教职工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强的定力,发力教学科研,多调研、多实践、真探索、真积累、真研究,全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繁荣,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会上,人才办、科研处、研究生处负责人分别结合本部门已开展工作和下步计划进行了发言。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院、校直科研机构教授代表、青年博士代表和行政负责人代表分别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交叉学科建设、科研转化机制、人才评价体系等议题分享了个人心得,并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建议。
此次座谈会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航空航天背景下的创新发展厘清了思路,厘正了方向,厘定了目标。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合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迈上新台阶。
人才办、科研处、研究生处相关负责人,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院、校直科研机构行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教授代表与青年博士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
(研究生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