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4月24日上午,我校飞行学院联合滨州市民政局、滨州市福利院等部门开展“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由飞行学院青年团员、“滨墩墩”滨城选调先锋队、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选调生、福利院儿童组成的青年研习社共5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航天课堂启心智:从“东方红”到“空间站”
在飞行学院视频会议室,飞行学员以《九天揽月,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为题,为青年研习社带来一场生动的航天科普讲座。主讲人通过珍贵影像资料和通俗易懂的讲解,串联起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天宫空间站”建成的发展脉络,并结合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等重大成就,诠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内涵。在问答互动环节,青年研习社中的孩童们争相提问“航天员如何在空间站洗澡”“月球车怎样躲避陨石坑”,展现出对航天科技的浓厚兴趣。飞行学员还分享了航体训练、航空气象学习日常,让听众近距离感受“准飞行员”的成长轨迹。
实践探秘燃热情:指尖触碰“大国重器”
在“航天+实践”环节,学生们在飞行学院活动室分组参与了航空模型组装挑战。各小组成员协力拼接飞机机翼,最终完成模拟飞行器等模型作品。随后,我校航空文化宣讲团带领师生共同走进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了解飞行学院建院史,参观“B737教学科研平台”“飞机模拟机实验室”“航模展室”,近距离观察驾驶舱仪表盘、起落架结构等精密装置,并通过飞行模拟操作体验飞行员视角下的飞行控制流程。
跨界融合显新意: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
在学校博翔园广场上,一场由自制无人机呈现的“星轨之舞”将气氛推向高潮。活动特别设计“航天+艺术”环节,既展现科技之美,也启发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人文价值的思考。表演结束后,实验室成员还现场揭秘了无人机飞行技术原理。值得一提的是,表演队中两架负责高难度动作的无人机,其飞控程序完全由我校大二学生团队编写。
此次“航天+”系列活动创新性地构建了大中小学协同育人平台,不仅是一场科普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让“科技报国”的信念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正如滨州市福利院带队教师所言:“当孩子们仰望无人机划过的天际时,他们眼里的光,正是中国航天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