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蓝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备受我校师生关注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校师生中引起广泛关注,各系(院)、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师生进行了深入学习和讨论。 多年致力于“三农”问题研究的我校党委副书记刘文烈教授认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过三十年之后,又将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实现新跨越。他指出,《决定》中关于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长期不变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的重要观点格外引人瞩目,具有重大意义。就滨州而言,《决定》对建设“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现代滨州,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法系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于文湖说,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基础,十七届三中全会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重点,也就是掌握了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必将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社科基础教学部副教授朱吉平说,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一体化、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美好前景,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干劲和斗志。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石宝祥认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全会从七个方面作出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首位,这是党中央对粮食安全始终保持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中文系2006级学生苏立文说,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等作为重要任务目标,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条件、搭建了舞台,使大学生更有用武之地。 目前,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正在我校掀起。
(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