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孙子兵学与东方智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滨州举行
发布时间: 2018-06-21 浏览次数: 169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0617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梁娟娟)610-11日,由滨州学院主办,山东省滨州市孙子研究会秘书处和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孙子兵学与东方智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滨州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和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深圳、苏州、辽宁、内蒙古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孙子研究机构,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滨州学院副校长张业赏主持,滨州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春华,滨州市政协副主席王方正,山东孙子研究会会长张建设,中国孙子研究会原会长姚有志分别致辞。

刘春华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为广大孙子兵学研究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和成果分享的平台,必定会使孙子兵学与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更好相融相通,加快孙子兵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滨州学院将充分发挥在孙子研究领域的资源优势,与各位学界同仁一道,深化交流合作,砥砺学术思想,回应现实需要,传承和弘扬好孙子兵学文化,不遗余力推动孙子文化造福人类社会、推动东方智慧更好地服务国际社会。

王方正在讲话中指出,此次会议是孙子文化理论研究界的一件盛事,有利于探究和挖掘博大精深的孙子文化,促进理论交流和相互融合;有利于拓展和创新弘扬孙子文化的手段途径,推动国内外深层次、全方位合作与发展;有利于提高滨州孙子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孙子故里”品牌的档次和水平。要把这次会议办成可持续的滨州孙子文化品牌,还要充分利用这一良好机会,以孙子文化为纽带,广交天下朋友,多听意见和建议,把研讨会办成一个层次高、影响大、可持续的滨州孙子文化品牌。

张建设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高度评价了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和滨州市孙子研究会在孙子研究和传播方面所起的作用。他指出,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是响应国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以此为契机,将孙子兵学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深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姚有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滨州学院作为孙子故里高校在孙子兵学研究、传播和应用方面发挥的核心和辐射作用,并指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召开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加强孙子兵学研究,推动孙子文化研究深入发展。

张业赏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举办本次研讨会,目的在于弘扬和传承优秀兵学文化,是滨州学院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神的重要举措,并希望与会学者从注重孙子兵法理论研究的融合创新、孙子兵法现实应用的理性化和实效化、勇于承担起孙子学术研究和孙子文化普及的双重任务三个方面加强孙子研究。

本次研讨会为期2天。与会专家围绕着“孙子兵学的思想精髓”“《孙子兵法》的东传与西渐”“《孙子兵法》与传统思维方式”“东、西方军事理论比较研究”“孙子兵学与东方军事文化”“《孙子》兵学思想在当代的社会价值”六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其中七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中国历代军事思想研究室副主任王珏以“中国古典军事思想的初生形态”为题,指出:中国古典军事思想,有一个颇具中国格调的古雅称谓——“兵法”。它萌发于人类智力初开时,孕育于上古历史进程中,脱胎于西周初期,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回答了为谁而战、如何建军和如何用兵的问题,内容丰富。但延至春秋后期,只剩下“用兵制胜之法”受到推崇。

日本时事通讯社高级顾问冈野直治以“日本《孙子兵法》相关书籍的现状和日本人的精神文化”为题,阐述了《孙子兵法》自唐代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的传播情况,早在传入初期的日本飞鸟时代(592-710年)后期的律令制时代,《孙子》就被作为贵族们应该掌握的学问和教养;德川时代,兵学迎来了繁荣期;江户时期,《孙子兵法》的研究非常活跃,以中国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赵本学的《孙子书校解引类》为首的50多种关于《孙子》的注释书籍被翻刻出版;明治维新以后,《孙子》成为个人层面上的研究,也作为海陆军的精神支柱来评价,但总体作为战略战术的《孙子兵法》研究减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孙子》被重新认识,特别是作为商业战略的《孙子兵法》深受欢迎,可以说是日本独有的一种现象,直到现在。

装甲兵工程学院博士张有凤以“《孙子兵法》战略追求的当代价值——《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研究”为题,指出《战争论》以其“绝对战争”理论曾长期引领西方乃至世界的军事学,但在二战后,特别是当“绝对战争”遇到“绝对武器”(核武器),敌我双方都拥有相互确保摧毁能力的情况下,人类将面临同归于尽的选择之时,孙子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成为战争问题上的济世良方。克劳塞维茨的理想战略是“百战百胜”,属于军事层面的制胜观;而东方智慧的孙子追求的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是大战略层面的价值观。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哲学上的区别,道胜是《孙子》的哲学,器胜是《战争论》的哲学。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赵国华“中国兵家元典‘兵’系关键词的形成与特点”为题,对先秦典籍中的“兵”作了详细考察之后指出,兵作为中国兵家元典的元关键词,在中国军事史和兵学史上,用于表述一系列军事概念,其中主要有三个义项:兵器、军人和战争,依据中国兵家元典的理论阐释,参照其他典籍的相关论述,对“兵”系关键词的形成和演变作了详细论述。

滨州学院教授孙远方以“《孙子兵法》思维特征探析”为主题,指出《孙子兵法》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东方世界思维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象类思维、整体思维、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这些思维方式代表着先秦时期思维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这些内容特征进行深入的探析,对构建现代科学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杜克大学政治系教授牛铭实以“‘围魏救赵’:如何在三方博弈中独赢”为题,以围魏救赵为典型个案,引用现代博弈论的模型重新解析了围魏救赵中的力量与结局博弈,深刻阐释了孙子兵学理论与现代博弈论的相通性。

深圳世纪华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泰玮以“《孙子兵法》与理性竞争”为题,探讨了《孙子兵法》与理性竞争的相通性、哲学基础及与西方竞争理论的对比等。

除了与会代表的专题研讨,此次会议共收到44篇论文,可分为五种类型,其一是《孙子兵法》文献研究;其二是《孙子兵法》基本理论研究;其三是东西方兵学智慧比较研究;其四是孙子兵法应用研究;其五是孙子兵法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各位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对孙子兵学蕴含的东方智慧进行了深入研讨,有的具体论述了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道”“避实击虚”等思想,深刻揭示了《孙子》兵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性质特点;有的阐述了孙子学理论与实践在历朝历代的丰富与发展;有的通过梳理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对奇正的重新认识,以表明近代兵学在总体衰退的大趋势下,仍有部分支流表现出了自省与奋进的态势;更有学者从“兵”系关键词的角度,深刻揭示中国古典兵学“兵器、军人和战争”的文化内涵,进而论证中国兵学体系的特殊架构。总之,不少文章选题独特,立意高远,相关论述和见解站在了学术最前沿,代表了当前孙子学界的较高水平,这也使得本次会议成为一次真正的国际学术盛会。

http://www.cssn.cn/zx/bwyc/201806/t20180617_43691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