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立理事会
发布时间: 2016-11-25 浏览次数: 707

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立理事会
——滨州学院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中国发展网 2016年11月24日

记者尹明波报道

   11月22日,山东省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滨州学院党委书记罗公利,校长刘春华,以及来自青岛青软实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创新(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院校事业部山东区等的60余位国内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大会。

    滨州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占地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4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08亿元。设有20个院(系),5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教、艺术等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实施“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应用性专业群实训中心建设工程”,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图为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现场

    记者了解到,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始建于2005年由滨州学院原数学系、政法系、地理系等抽调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师资组建而成的经济管理系。成立以来,抢抓机遇、奋发进取,由成立之初的20名教师、6个专科专业,迅速发展成为拥有71名教师、12个本专科专业、3000余名学生的大系,2016年11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图为滨州学院党委书记罗公利教授致辞

    罗公利在大会上表示,在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滨州学院深深感到,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必须顺应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势,加快内部改革步伐;必须克服办学同质化倾向,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开放办学,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今天,经济管理学院理事会的成立,既是我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更是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一项重大举措。”

    图为滨州学院校长、经济管理学院理事长刘春华致辞

    刘春华表示,加强高校理事会建设,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联系社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已经成为高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区域、行业、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建设高校理事会,加强协同创新,搭建创新共同体、育人共同体,实现协同育人、协同发展,对学校、对各理事单位具有同样重大的现实意义。

    图为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新伟教授介绍理事会筹备情况

    在致辞中,郭新伟表示,驾乘理事会成立的东风,经济管理学院将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遵从“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紧紧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办学目标,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地方能力和校企合作效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积极贡献。

    图为青岛青软实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全(左一)向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捐助教学资金20万元整。   

    大会上,青岛青软实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9家单位向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捐赠发展基金、实验设备、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办学资源,涉及34个项目,合作经费达301.58万元;“滨州学院——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金融模拟共建实验室”“滨州学院——中软创新(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电商与网络营销共建实验室”揭牌。

    在二级院(系)成立理事会,是滨州学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更是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一项重大举措。

    理事会的成立必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与合作,集中社会各界智慧,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办学,形成社会支持办学和监督办学的长效机制;必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在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校和理事单位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http://www.ceh.com.cn/xwpd/2016/11/10164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