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新闻网]图书馆:风景这边独好
发布时间: 2016-11-16 浏览次数: 472

 

 2016年11月15日

           [提要] 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地方,它不显山不露水,却注定会成为同学们大学里最重要的学习之友。它沐着朝阳迎接晨读的学子,披着星光送走好学的青年,像一位渊博宽厚的长者,包容迷惘的眼神……

   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地方,它不显山不露水,却注定会成为同学们大学里最重要的学习之友。它沐着朝阳迎接晨读的学子,披着星光送走好学的青年,像一位渊博宽厚的长者,包容迷惘的眼神,鼓舞求知的热情,指点人生的方向。书形的馆顶诠释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丰富的藏书诉说着“知识就是力量”,同学们在这里学习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积累也在这里开创。图书馆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走得多远,多久,蓦然回首,这边风景独好。

  “文青”的诗与远方

  “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阅读使人摒弃杂念,使人耳聪目明,“泡”在图书馆,远离外界的喧扰,醉心于文字的美好。享受独自在图书馆度过的时光,不管是学术素养还是人文素养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人文学院的小周喜欢读书,热爱文学,从大一到大三一直是图书馆的常客。她说:“置身图书馆中,不由自主地被它那份宁静致远的精神所感动。”每次到图书馆,她都习惯性地将书包寄存好,拿着借阅证,走进阅览室,换取代书板,挑选一本书,一如既往地阅读起来。踏入大学的那一天她就给自己定下了阅读目标,几乎每个周末她都是在图书馆度过,有时是借阅老师课上提到的必读书目,有时是穿梭于书架间去随机邂逅心仪的书。“在图书馆的时光是闲适而快乐的,古今中外各种圣贤、名家的作品都能在这里读到,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贮藏知识的宝库。”看到写得好的句子,或凝神思索或提笔摘抄;读到有感觉处,还会在小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感悟;偶尔在书中发现一枚树叶书签,心也因这小小的惊喜变得柔软。每次离开图书馆时,她还会借一两本书回去看。三年来,她所读过的书目已列出一条长长的清单,所写的文章也越发文采斐然,屡屡获奖、发表。她微笑着表示:“读书是对能力和品质的双重提升,因为‘泡’图书馆,大学生活变得十分充实,而且借此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将使我受益终生。”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小王同样是一名爱读善思的大学生,他深信“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也愿意将阅读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广泛获取知识,冷静思考人生。图书馆四楼阅览室是他常去的地方,那里的史政经济类图书很符合他的专业和兴趣。除此之外,小王最近还常常“光顾”图书馆六楼的艺术类书籍阅览室。原来,他今年选修了笛子这门课程,之前从未接触过乐器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图书馆“取经”。不负所望,他果然在这里找到了想要的指法表与简谱。“想要有学问,就必须有上下求索的干劲,多读书多思考,这比玩游戏、煲电视剧要有意思得多,也有意义得多。”谈到自己的理想,他提起一个细节:本来立志要考公务员,但后来觉得竞争太大就想要放弃,这时,他想起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在大英博物馆翻阅资料,将座位底下的水泥都磨掉了一层。“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经过思考,我还是坚持目标,准备放手一搏。”

  “学霸”的知识海洋

  利用好图书馆,其实也就是寻找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愿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法自拔。”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中心,各方面的资料都比较丰富。孜孜不倦、潜心钻研的“学霸”们都喜欢在图书馆学习,因为图书馆比教室更安静,更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图书馆是他们攀登学习高峰的平台。

  外语系的小刘正在图书馆的走廊里捧着一本书走来走去,口中还念念有词,神情十分专注。她解释道:“我马上面临着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在图书馆复习时看到这本英语美文,觉得很不错就借出来读读背背。”小刘表示,图书馆书香盈溢、学习氛围浓厚,她经常到这里看书、自习。不必出声背诵的书就在阅览室里看,想要读出声来又怕影响别人就拿到走廊上来读。走廊上,除了小刘,还有不少同学正在背书,有的甚至自带了小马扎。平时来图书馆复习功课的同学就不少,到了期末考试周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夕,图书馆更是一座难求,不过这都阻挡不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在图书馆上自习很有感觉,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在学习,自己也会受到督促。”前来自习的同学们纷纷表示。

  长期“雄踞”图书馆的还有经济管理系的小赵,作为一名大四学生,他对自己大一时没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感到遗憾。不过,后来他一直是图书馆频繁的“访客”。凭借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他在这里自学通过了教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回顾那段学习历程,他感触很深:“图书馆九楼的自习室很安静、适合学习,我每天很早就起来去那里‘刷题’,一天下来能积累很多。”另外,他的学年论文也是在图书馆完成的。他表示,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学术期刊可供查阅,而且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检索系统免费获得国外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在互联网上是要收费的。如今他又要以图书馆为舟,冲进考研大潮中去了。现在他几乎天天都泡在图书馆,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他笑称自己已经在图书馆安家了。“考研政治要求较高的政治素养,因此我常到图书馆八楼期刊阅览室浏览最新的报纸和杂志,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也常举行考研讲座,这些都对我的考研计划有很大帮助。”他说。

  “达人”的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为一个灵活的“书虫”,自由思考、探究,将图书馆浩瀚如海的资源通过有目的地拣择,消化为自己可用的养料,才能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机电工程系的小张是一名竞赛爱好者,建模大赛、电子竞赛、全国英语竞赛……各类大赛中都有他的身影。对于图书馆,他更注重和竞赛相关资源的利用。手里的书本和资料都比较概略,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有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每当他对所做项目一知半解时,就会到图书馆去拓展。“每次的图书馆之旅都能让我‘捞到干货’,它不仅帮我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燃眉之急,还让我对知识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逐步积累下来,我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力也有所提升。”去年十月份的机器人设计大赛让他记忆犹新:当时距离比赛仅剩一个月,时间紧任务重,他所在的团队在一个技术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谁都拿不定主意。于是,大家就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依据,做出了完美的设计方案。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艺术学院的小林认为,读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远望”,图书馆带来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能力。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她除了上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查询相关文献外,更注重学习领导力、团队合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怎样提高工作效率,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这都是学生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但能让我少走弯路,做事情时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她说。不久前她被指派参加“主持人风采大赛”,第一次参加这类比赛的她没有经验,为此她特地去图书馆查阅了服饰礼仪、谈吐礼仪、举止礼仪等注意事项,长达五千字的讲稿也是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她说:“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累了,翻翻别的图书或到电子阅览室里上上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说书籍是大学生的精神向导,那么好书云集的图书馆就是大学生的知识殿堂。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功能,弄清楚图书馆的分类与检索,才能在这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有所收获,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http://news.newsbz.net/jy/2016-11-15/13735.html